经济日报:破解“两难”促农民工就业
来源:经济日报 许 凌 农民工是两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的经济重要力量。推动其就业,日报事关民生福祉、破解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促农一段时间以来,民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两难一些地方出现企业“招工难”、经济农民工“就业难”的日报现象。如何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就业状态,破解确保广大农民工外出务工有门路、促农返乡就业有奔头,民工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两难课题。 不难发现,经济“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日报就业结构矛盾,是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现象。其表现出的问题,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首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知识技能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农民工技能人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招工难”问题日益突出,低技能农民工转岗再就业压力加大。 其次,当前很多农民工就业以短期性、临时性为主,新业态尚无劳动合同和劳务协议的现象较为普遍,工资收入缺少基本保障,不少劳动者为了增收,连续高强度工作,严重损害身体健康。 再次,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趋于滞后,当地劳动力多是在相对灵活的建筑业、服务业岗位工作,属于“半工半农”状态,不是特别稳定。返乡创业人数和市场主体数量尽管一直保持在增长状态,但普遍存在竞争力弱、领域集中、规模较小和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如何破解农民工就业瓶颈?应多措并举,稳妥施策。 一方面,应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发展与促进就业相协同。应坚持推动农民工外出务工和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两条腿”走路,提高农民工内生发展动力与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并重,有效促进其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比如,前几年,一些西北内陆贫困地区发展诸如养牛、养羊等产业,多元化拓展农民的致富途径;又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把发达地区的新型产业迁移至偏僻乡镇,建设扶贫车间,或引入一部分下游产业链作为终端加工点。通过类似的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一些技术性强、月收入可观并具备发展潜力的就业岗位,很快受到新生代农民工的青睐。 另一方面,应努力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应调动社会、企业以及劳动者等各方面积极性。要健全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农民工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比如,在西北地区,有的县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投入资金,与一些城镇职业技术学校签约合作,用几年时间培养出家电修理商、烹饪大厨等职业化人才。此外,还应大规模开展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岗前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不断提高就业能力。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银保监会发文明确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资质条件
- 美媒:菲律宾寻求购买俄罗斯燃料
- 8月末我国各类债券余额达142.3万亿元
- 每天只能玩1小时!腾讯、网易发布国庆节假期未成年人游戏限玩通知
- 裁员后又重启招聘,马斯克要做推特2.0?
- 年内已有18家银行股东出手35.6亿元“护价”,银行板块或迎修复性机会
- 泽连斯基:普京并非虚张声势 乌克兰还需数十亿美元
- 西藏9月26日0时至14时新增本土感染者“4+66”
- 北京通报新增感染者详情:社会面感染者涉及14区和经开区
- 专门收割贵妇明星的“智商税”产品,未上市老板已套现1.23亿
- 中国互联网十年:构筑护城河取代无休止扩张
- IMF年内救助规模已创历史新高,数十国因疫情、战争等危机被迫求援
- 冷知识!上厕所玩手机竟然会伤脑子 甚至还会得痔疮
- 陪诊师有序发展,当务之急是推出职业规范|新京报快评
- 高通胀和强势美元双重暴击下 科技股还要跌10%?
- 获小米投资,性能车公司工匠派推出30万元内小跑车
- 探底回升,行情要来了吗?
- 强势美元引市场“强震” 美元霸权如何祸乱世界
- 中金:维持中国移动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75港元
- 宝业集团9月26日耗资约413.16万港元回购100万股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