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哪些公募明星跨界管私募?薪酬怎么算?
来源: 读数一帜 监管层对兼任私募的隐秘信息披露方面要求更为严格与细化。 公募基金经理跨界兼任私募计划规定实施已满两周年。募明 2020年4月,星跨薪酬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基金经理兼任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经理工作指引(试行)》(下称《指引》),界管并于同年5月1日施行。私募算至此,隐秘公募基金经理兼任私募计划投资经理这件事,募明有了明确的星跨薪酬规则。 公募基金中的界管私募,一般是私募算指基金公司的专户业务。相比专户,隐秘公募基金经理的募明优势在于,有公开业绩和持仓可考证,星跨薪酬对于机构来说更有说服力,界管尤其是私募算一些海外机构资金。业内人士透露,让公募基金经理兼任私募,也是出于公司发展的考虑,这也是“公兼私”破冰的背景之一。 不过,基金经理“公兼私”也面临着许多考验。兼任的过程中,如何防范可能发生的利益冲突?如何实现公与私的公平对待?从《指引》来看,监管层对兼任私募的信息披露方面要求更为严格与细化。 这也使得投资者能从中获取更多增量信息。包括基金经理本人及家属的自购情况,薪酬机制等等。还有一些意外出现的增量:以往不能公开宣传的基金经理“隐藏”角色也浮出水面,如社保和年金组合的管理人等。 如今,兼任规则施行已逾两年,业内实践情况如何?《财经》记者查阅2021年年报,手动统计了去年年底211位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下称“百亿基金经理”)兼任情况(本文规模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 统计结果显示,新规施行两年以来,业内仍处于小幅试水的阶段。尤其是管理资产规模在百亿级以上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中,兼任者仍属少数。 从薪酬机制来看,业内做法可分成两大类:一类与私募计划提成直接挂钩,一类则是不直接挂钩。不过,不论是哪种类型,大多数公司都会综合考量旗下公募与私募产品的整体表现来决定基金经理们的薪酬。 从基金经理们的个人资金动向来看,百亿基金经理们管专户,跟投重心还是在公募产品上,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基金经理们的个人偏好。 “早期基金经理们的规模都不大,那当然是能者多劳。因为从公司利润角度来说,肯定是专户的贡献更大。但现在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规模都比较大了,需要优先保证公募的运作。”一家头部基金公司高管向《财经》记者讲述了所属公司的思路变化过程。“我们按照风格划分团队,不按公私账户划分。同一个团队中的公募基金经理会做一些指导,但运作过程中还是由负责的投资经理独立决策。” 《财经》记者根据统计与采访结果梳理了10个问题,具体包括:211位百亿基金经理中,哪些同时在管私募?400亿元以上的顶流基金经理中,兼任情况如何?去年下半年,哪些基金经理跨界了?兼任基金经理会跟投自己的产品吗?哪些产品是亲属持有?哪些是隐藏的社保和年金大佬?兼任规模有多大?薪酬如何定制?为什么有些公司的薪酬不与私募挂钩?目前基金公司披露情况如何? 哪些百亿基金经理同时在管私募? 根据《指引》要求,满足条件的权益类公募基金经理可以兼任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经理。具体条件包括5年权益类基金投资经验、管理产品数量不超过10只、3年未受行政处罚等等。 对于年轻基金经理来说,五年投资经验是个门槛。对于知名基金经理来说,管理数量上限是个麻烦事。加上专户与公募基金的投资理念有一定差异,因此满足跨界条件并且有跨界意愿的基金经理,实际上并不多。 统计结果显示,211位百亿基金经理中,兼任专户或其他组合的基金经理共20位,占比约9%。 兼任基金经理包括中欧基金葛兰、王培、袁维德;南方基金孙鲁闽、史博、章晖、骆帅、应帅;张晓亮、刘琦、张燕珍;泓德基金邬传雁;广发基金李巍、杨冬;东证资管张锋;景顺长城余广;农银汇理张峰;民生加银孙伟;申万菱信付娟;招商基金王景。 以下为详细情况(表1): 顶流基金经理的兼任情况如何?根据2021年年报数据,公募规模超过400亿元以上的基金经理共有17位,按规模排序分别是葛兰、张坤、刘彦春、谢治宇、周蔚文、刘格菘、胡昕炜、李晓星、萧楠、杨锐文、冯波、冯明远、曲扬、张萍、归凯、崔宸龙、朱少醒。 根据以上17位基金经理的公开披露报告,目前只有中欧基金葛兰同时在管私募。2021年5月19日,葛兰成为私募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经理。在管5只公募产品规模1103.39亿元,2只私募产品规模11.39亿元,合计规模1114.75亿元。 兼任私募的20位基金经理中,多数是在新规实施后陆续开始接手私募产品。也有两位基金经理是在去年下半年新接手了私募投资经理的工作。分别是招商基金王景(8月26日接手1个私募计划,规模5.5亿元)、泓德基金邬传雁(7月7日接手1个私募计划,规模1.35亿元)。 除了“公兼私”的基金经理,也有“私兼公”的选手。去年7月,广发多因子增聘基金经理杨冬,此前即为私募投资经理。他从2013年开始任职至今,目前管理着5个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总规模13亿元。“跨界”到公募后,总资产管理规模跃至246亿元。 兼任薪酬如何制定? 对于兼任私募的基金经理,各家公司的薪酬是怎么定的呢?《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可以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公司,明确规定基金经理的薪酬与私募不挂钩。如东方阿尔法基金唐雷此前在管私募时,报告中写道:“唐雷的薪酬激励机制不存在与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浮动管理费或产品业绩表现挂钩的情况。”泓德基金邬传雁也管理着一个1.3亿元的私募组合,薪酬激励不挂钩。 目前管理规模最大的主动型基金经理葛兰旗下也有两只专户。报告中写得非常清楚:“基金经理薪酬激励与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浮动管理费或产品业绩表现不直接挂钩。” 此外,不挂钩的公司还有华夏基金、民生加银、农银汇理、东证资管、中信证券等。 第二类公司,虽然表示不直接挂钩,但是长期投资业绩的考核结果会作为薪酬激励的参考依据,比如广发基金提到“长期投资业绩的考核结果会作为薪酬激励的参考依据”。易方达基金的说法是“具体按其对产品业绩和投资团队的贡献等情况综合评定。” 招商基金的方式是,“公司基金经理薪酬由固定薪酬及变动奖金等组成。对于基金经理兼任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经理的,其薪酬激励主要结合其管理产品的投资业绩及工作表现等因素综合评定。” 第三类公司,会在报告中明确表述薪酬与兼任情况挂钩。 如景顺长城和南方基金都将对有兼任私募的基金经理“私募资产管理计划产生的超额业绩报酬”实施“对应激励”。 景顺长城将“对公募产品及私募资产管理计划的情况分别进行综合考核,根据最终考核结果对薪酬激励进行评定和调整”。南方基金则是“依据其管理产品的长期业绩与个人综合贡献情况实施分配。” 申万菱信也表示,会按照管理费或产品业绩报酬的一定比例核定奖励。此外,报告中还提及,将根据监管规定落实薪酬递延机制。 从统计中可知,部分公司采取的方式是薪酬不与私募计划挂钩。那么,对于兼任的基金经理们来说,还有动力管理专户吗?《财经》记者就此问题向相关公司和基金经理进行了采访。 “公募基金经理有公开业绩和持仓可考证,对于机构来说更有说服力。尤其是一些海外机构资金,会明确提出公募基金经理管理专户的需求。”沪上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基金经理业绩好,有一些渠道或者机构投资者有专户的诉求,我们就会集合一些有共同诉求的投资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专户。”前述相关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即使薪酬不挂钩,基金经理们出于公司、团队的利益角度考虑,也会兼任一些专户。“如果是大体量资金的话,可能会定制你的其他产品,要从长远考虑。” “也是为公司做贡献了。”一位兼任私募计划的百亿基金经理称。 “有些虽然不直接挂钩,但也会在整体薪酬上有一定体现,相当于对总体工作的肯定。”相关人士解释道。 基金经理是否跟投产品? 《指引》里提到,为实现与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绑定和长期利益一致,鼓励基金管理人实施公募基金跟投机制,兼任基金经理可以一定比例薪酬跟投其管理的公募基金产品。 《财经》记者梳理发现,20位兼任的百亿基金经理全部都有跟投自己的产品。跟投公募超一百万份基本成了标配,少数基金经理也跟投了私募计划。(详见表1) 许多基金经理会买自己的基金,出于各种原因的考量,有些会用家属名义买基金而非本人名义。 根据《指引》的要求,兼任私募的基金经理不仅需要披露本人持有的份额,也要披露直系亲属的持有份额。可以说,相比仅管理公募的基金经理,对兼任基金经理的披露项进一步细化了。 不过,《财经》记者对比定期报告统计,兼任的基金经理们基本都是以本人持有为主。 披露项的细化,也使基金经理的“隐藏”角色浮出了水面。《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有些基金经理不仅兼任私募计划,还兼任了“其他”。 这个其他指的是什么呢?《财经》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其他项大概率指向社保和年金组合。 从上表可以看到,南方基金骆帅、孙鲁闽、史博,招商基金王景,广发基金李巍,中信证券张晓亮、张燕珍、刘琦都兼任了其他组合。 从基金经理们兼任私募的规模来看,多则数十亿元,少则几千万元。私募规模最大的是中欧基金王培,管理37.97亿元。 相比私募,兼任其他组合的基金经理规模要大得多,基本都在百亿以上。孙鲁闽的其他组合规模为686亿元,中信证券的张晓亮、刘琦管理规模超过400亿元。史博的规模为387亿元,王景的规模为216亿元。 整理过程中,《财经》记者亦发现,目前各家基金公司对于协会要求的披露项,落实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些公司不论是否存在兼任情况,目录中都有专门的“兼任情况”、“薪酬机制”、“本人及直系亲属持有”的条目。有的公司如果没有兼任情况,就不再增设“兼任情况”条目。 (注:本文统计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统计范围,为主动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中的权益类基金经理。由于是手动统计,统计结果或有一定误差。)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银行板块涨1.51% 中信银行涨3.71%居首
- 外交部:民主不是“台独”的挡箭牌 更成不了“台独”分子的护身符
- 瑞信:维持龙湖集团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升至53.07港元
- 苹果最大代工厂富士康回应 iPhone SE砍单传闻
- 京东高管降薪最多20%、给十几万德邦兄弟提升待遇 刘强东“放大招”意欲何为?
- 刚刚,中方回应!
- 2022年考研调剂服务系统将于4月6日开通
- 超2000只银行理财产品“破净” 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启动自购稳投资者信心
- 市场监管总局:完善数字经济反不正当竞争规则
- 水利部:确保完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今年应急供水任务
- 中汽协:2022年1-2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396.2亿美元,同比增长15.4%
- 中金:维持农夫山泉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49港元
- 星巴克回应“1分钱抢券不兑换”:错误激活内部测试链接
- 里昂:维持康龙化成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123港元
- 中泰国际:小米连续第三日回购 共耗资1.49亿港元
- 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爱庆被双开
- 中国石化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最长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为期27年
- 德讯证顾:大盘震荡回落 反弹或在近期出现
- 大利好!国务院送超级红包,哪些概念股最受益?
- 所罗门群岛总理称已准备好与中国签署安全协议,中方回应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