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智库文章:高通胀可能导致“经济战”
参考消息网10月14日报道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网站9月30日发表该研究所全球经济与金融项目高级研究员迪妮·朱利叶斯的经济战文章,题为《高通胀可能导致什么后果?英国经济战》。全文摘编如下: 经济学家和央行行长围绕通胀是智库胀如何失控的问题展开了相互指责的游戏。事实是文章严峻的。 自今年初以来,高通欧洲和美国的经济战通胀率稳步攀升至(有时甚至超过)10%,而尼日利亚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英国通胀率则已经超过了20%。在英国,智库胀通胀率达到了40年来的文章最高点。 这意味着无数人的高通生活成本大幅上升。过去20年来,经济战对于已经习惯了通胀率稳定在0至2%之间的英国各国央行来说,这是智库胀相当大的冲击。 对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通胀大幅加速,经济学家们都认为,其中部分原因在于新冠大流行和俄乌冲突带来的双重冲击。 疫情导致各经济体的服务行业大量停业,扰乱了供应链,并波及制造业。此外,许多国家的政府提供了财政支持,一方面为失业者提供强制休假,一方面在企业无法生产或销售的情况下维持其运转。结果导致储蓄增加,在新冠限制措施被解除后需求突然反弹。 但港口重新开放、企业重新雇用流失的员工都需要时间。由于整个经济体都出现了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物价随之被推高,有时甚至大幅上涨。 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及俄罗斯对乌克兰贸易港口的封锁,给全球能源、化肥和粮食的供应造成了巨大压力。这些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并广泛交易的基本商品的价格开始上涨,涨一倍、两倍,有时甚至更多。 这些外部冲击导致人们陷入困惑和争论,不知道目前的通胀飙升是暂时性的,还是长期性的。 一方面,大多数地方的疫情封锁都结束了,大多数人重返工作岗位,但也有些人患上了长期新冠(又称“新冠后遗症”),还有些人正在重新考虑自己最急迫的事情。供应链和库存正在重建。部分粮食正从敖德萨运出,全球粮食价格已经过了峰值。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意味着各国央行不需要过于激进地加息,通胀就会缓和下来。如果各国央行激进加息,就可能在需求和供应恢复平衡的时候引发严重衰退。 提高工资将使企业成本增加,反过来又导致企业在试图保持盈利或至少维持盈亏平衡的过程中进一步提价。在利润已经很低的酒店业、餐饮业和零售业,工资已占总成本的一半以上。各国央行的职责是在这种工资和物价交替上涨的局面失控之前将其制止。 加息是它们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工具。正因为如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承诺“继续加息”,直到通胀回落,使美联储首选的通货膨胀指标(即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回归到2%的目标。 我们可能正在进入一个经济碎片化的新时代,彻底扭转40年来的全球化趋势。这种全球化趋势靠离岸外包使企业获得更低的生产成本,靠廉价的进口商品使消费者获得更低的价格,靠制造出口商品的新岗位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得更高的收入,而中国是关键的参与者。 现在,有关通胀是暂时性的还是长期性的争论必须考虑贸易和金融的武器化问题,因为它破坏了过去的生产和交易模式。 在特朗普政府治下形成的美中政治裂痕导致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及对跨境销售半导体和其他高科技设备的限制。在拜登总统的治下,美中之间的裂痕进一步加深,拜登总统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售芯片,并扬言要让中国公司从美国股市退市。 接着,俄乌冲突导致西方针对俄罗斯实施一系列经济制裁,包括冻结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储备以及一些俄罗斯公司和个人的资产。 西方也面临挑战,包括民粹主义政党对其民主制度构成的威胁。全球大流行、地缘政治入侵和极端气候事件动摇了后二战时代的相对可预测性。 这些威胁非但没有促使各国合作解决问题,反而导致全球联盟的重新调整,叙事互不相容,壁垒和制裁不断增加。这种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意味着,有关通货膨胀的争论不再仅仅事关经济和央行。它反映了当今这个相互联系的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大国竞争格局的结构性变化。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无人车配送一哥Nuro裁员过冬!估值86亿美元,谷歌孙正义丁磊投资,落地送生鲜一单运费40元
- 泉州经济持续向好 8月固定资产投资比增超两成
- 上市公司加速破除“信息孤岛” 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应运而生
- 诺安基金怪事多:原总经理奥成文被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徐翔家族控制诺安长达8年 前董事长秦维舟一夫二妻
- 中国生物:mRNA猴痘疫苗数据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
- 欣旺达一周砸213亿布局动力电池 大幅扩产装机量挺进国内前五
- 通用汽车将投资7.6亿美元改造俄亥俄州工厂以生产电动汽车零部件
- 6个月建成一座厂房——全球首家“智能+5G”洗碗机互联工厂落户江北的背后
- 舍得酒业狂砸广告!销售费走高至8亿,业绩增长乏力
- 厚植优质营商环境“土壤”
- 稳投资持续发力 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发行在即
- 英镑跌至低点之际 英财政大臣或将放松金融监管
- 黎智英等6名苹果日报前高层承认:串谋勾结外国势力
- 邮政业集体践行绿色运输链 顺丰披露排放数据
- Mysteel解读:多重阻碍下 豆油将作何发展?
- 又要保卫3000点?分析师表态:不要浪费配置机会!全面风格切换是否已来
- 港媒:为什么华盛顿必须谨慎应对台湾问题
- 生活成本上涨,英国流行“共享房屋”
- 泉州经济持续向好 8月固定资产投资比增超两成
- 宁德时代和柳工签署十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