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到,春节各线城市的档电底票房同比均有下滑,但是影票一线城市下滑比例最大,四线及以下城市下滑比例最小;我们或许可以推论,及预下沉市场的春节电影院比大城市更拥挤。这是档电底否春节特有的现象?在一年之中的其他时间段,是影票否也应将这种结构性供需错配纳入考虑范围?这就超出本文讨论的范围了。
再说第三条。及预统计显示,春节今年春节档迄今的档电底平均票价为53.7元(含服务费,下同),影票去年则为56.2元;同比下跌了2.5元。及预理论上讲,春节票价不应该有如此幅度的档电底下跌,因为今年春节档新片的影票平均片长大幅度超越去年,也不乏《流浪地球2》这种视听大制作。显然,片方和影院方在审时度势之后,主动做出了降低票价以吸引观众的决策。这个决策背后的逻辑是:观众可能对价格非常敏感,提价绝不是明智之举。
假设片方和影院方对于目前的上座率感到满意,它们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提升票价,从而最大化利润。不过,直到大年初二,我们似乎尚未看到提价的趋势。如果观众对价格的敏感持续下去,那么今年对于电影行业乃至整个线下消费行业而言,就只能是一场“弱复苏”:有量无价的复苏,有收入无利润的复苏,或者收入大幅反弹但利润率平平的复苏。这样的复苏肯定还是比前两年更好,但很可能低于大家此前的预期。
经历了过去多年的裹足不前,国内电影行业事实上已经衰落为一个无足轻重的行业。大年初一的全国电影票房显然远远低于全国手游流水,甚至有可能低于《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两三款最热门的手游流水之和。即便如此,电影市场仍然可以扮演风向标:此前大家的期望那么乐观,现在却低于预期一大截,肯定有某种深层次的逻辑;这种逻辑也可以用于接下来对经济复苏的分析之中。
不过,我相信,春节假期结束之后,肯定不会有券商对“春节档票房为何不及预期”这个问题进行任何分析。它们只会假装自己此前没有做过那么高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