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唱衰中欧关系:中俄走得近 欧洲转向日本和印度
原标题:美媒唱衰中欧关系:中国跟俄罗斯走得近,美媒欧洲转向日本和印度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中国加强与俄罗斯战略伙伴关系之际,唱衰欧洲在亚洲把目光投向了印度和日本。中欧中俄走得洲转”当地时间5月1日,关系美国“政客”新闻网欧洲版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近欧拿俄乌冲突中的向日中俄关系说事,唱衰中欧关系发展前景。本和作者的印度思路很简单,他认为俄乌冲突的美媒爆发打破了欧洲对华政策的平衡,欧洲认识到中俄关系或将威胁到现有秩序,唱衰因此转而寻求加强与印度和日本的中欧中俄走得洲转关系。 实际上,关系西方媒体类似说辞不是近欧第一次出现,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向日事情或许并非如其所愿。本和 “中俄加强合作,欧洲不悦” “政客”新闻网的这篇文章称,有两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交官证实了日本媒体的一篇报道,称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预计将于下周前往东京,共同主持一场欧盟-日本峰会。这将是俩人就任后首度共同对日本进行访问。 文章注意到,就在上周,德国总理肖尔茨同样开启了任内首次亚洲之行,然而与前任默克尔不同,他没有访问中国,而是前往日本。 类似的事情还有一些,比如将于6月担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的捷克,计划举办一系列与印太地区有关的活动;冯德莱恩也在4月初访问印度时,明确对中俄“无上限”的伙伴关系发出警告。尽管印度并未明确支持西方对俄立场,但仍被美国视作关键的战略伙伴,冯德莱恩、英国首相约翰逊前后造访印度,毫不吝啬对印度的赞美之词,并承诺要加强双边贸易合作。 以上种种,都让文章作者认为,欧洲转向了。 为什么呢?文章声称,俄乌冲突成为了欧洲改变政策的“分水岭”。 作者坦承,在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欧洲把中国市场视作利润的引擎,很大程度支持本国企业进入中国,而对美国方面渲染的中国负面议题敷衍应对。 但俄乌冲突打破了这种平衡。 美国总统拜登和冯德莱恩先后对中国发出警告称,倘若中方帮助俄罗斯规避西方制裁,将面临“严重后果”和“声誉风险”。 肖尔茨表示,德国企业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是十分必要的,避免依赖单个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文章作者臆测,这句话正是说给中国听的。 欧盟前驻华大使史伟(Hans Dietmar Schweisgut)则称,“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友谊是无上限的,他们承诺共同努力改变国际秩序……让人们意识到,日本、印度和欧洲之间更紧密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奢侈品。人们觉得它比以前更不可或缺了。” 挑拨中欧,美媒早有前科 实际上,借俄乌冲突唱衰中欧关系,美国媒体此前就这么干过。 比如《纽约时报》4月15日就曾以“俄乌战争影响欧洲对华立场,中国外交政策面临挑战”为题发文,认为中欧因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不同,双方关系将变得困难重重,颇具离间意味。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美媒恐怕要失望了。 得益于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的强劲需求,中国在2020年至2021年超过美国成为了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中欧去年货物贸易额达828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今年前两个月,中欧贸易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同比增长14.8%,达到1371.6亿美元,欧盟一跃成为前两个月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尽管从第一季度看,东盟最终还是反超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中欧双边贸易额的增长仍是不可辩驳的事实。 商务部4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欧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深厚的合作基础,经济互补性强。今年一季度,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205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2%。中欧产业融合持续加深。 “短期内,就算中欧贸易将发生变化,但这并不是因为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香港《南华早报》援引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亚太项目副研究员王爵(Jue Wang,音译)表示,如果说中欧贸易受到俄乌冲突影响,那是因为铁路运输中断、技术和后勤保障问题以及能源供应的因素。 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所(Asia Global Institute)代理所长邓希炜则指出,鉴于中国仍是电脑、家用电器和手机等制造业产品的主要供应国,俄乌冲突并不会“对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由此看来,美媒居心叵测的论调,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 最近发表
-
- 央行、银保监会:延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过渡期安排,阶段性优化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政策
- 广东外贸企业出海“掘金”群像:提前半年备货海外仓,组团包机参展拓市场
- 2022年11月29日涨停板早知道:七大利好有望发酵
- 交通银行行长刘珺:这次不一样,复杂变量作用下的经济新变化
- 央行、银保监会: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
- 工银瑞信5只养老目标基金Y份额11月28日起开放申购
- 华中科技大学沈丽宁:面向公共卫生应急的中医药大数据治理体系研究
- CFRA:西南航空估值具有吸引力 给予“强烈买入”评级
- 三部门发文加力振作工业经济 确保2023年实现“开门稳”
- 外交部回应斯里兰卡外长言论:对所谓中国设置“债务陷阱”的有力驳斥
- 随机阅读
-
- 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中国外汇市场将保持稳健运行
- 美国就业市场紧张:本科不再是道坎
- 花房集团通过港交所聆讯,周鸿祎为大股东,聚焦Z世代,年营收46亿元
- 中国人寿年内已减持约8335万股中国太保H股
- 币圈雷曼危机“连环爆”:FTX暴雷后,焦点转向“最大比特币基金”
- 禾川科技被踢出宁德时代供应商名单?毛利率下滑,1号研发人员中专学历
- 外媒:韩国将货运卡车司机罢工影响升级至“严重”
- 海通证券荀玉根:当前股市是三到四年的底部,未来应该是向上的周期,要珍惜底部。
- 美对华大打芯片战 美企却慌了
- 十大机构看后市:年内第二波上涨徐徐展开 新稳态渐行渐近 建议提高仓位
- 发电企业低碳转型:煤电与可再生能源优化组合是主要着力点
- 2022年11月28日涨停板早知道:七大利好有望发酵
- 在阿根廷感受“夏日世界杯”:街头身着阿国家队队服球迷随处可见
- 孟樸:高通正与全球生态系统密切合作 释放更多5G潜能
- 城市24小时 | 时隔逾两月,“轨交第五城”再易主
- 中国信通院:9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092.2万部 同比下降2.4%
- NASA :到2030年,科学家可能将在月球生活
- 一名学生挑十个下家,这所职校是专科“天花板”?
- 最牛基金出炉!穿越十年牛熊,年化收益最高近27%,重仓这些牛股
- 全球加密货币ETP在11月25日当周遭遇3370万美元净资金外流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Windows 11首次大更新:安全隐私功能升级,原生安卓应用体验欠佳
- 可孚医疗遭投诉:毛利率从49%降至38%,净利率腰斩从22%降至10%,董事长张敏年薪37万,夫妇俩身价1年缩水90亿
- 总投资50亿元,12个重点项目落地北京顺义
- 实探北京新车二手车市场!汽车消费明显回暖,车市“金九银十”来了?
- 软银与新加坡Carro推出二手车订阅服务,寻求发展非电信业务
- 义乌小卖部探访:未收到禁售槟榔通知,供货商称可正常销售
- 不足4万亿美元,日本GDP恐将跌回至30年前!“失去的时光”是怎么导致的?
- 报告:中国露营产业链未来将呈现强大的出海趋势
- 辽宁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波被双开
- 瑞穗:下调美光科技和西部数据评级至“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