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销费套路深:互联网保险藏玄机 车险送卡难兑现
以“首月0元”等为噱头的保险保险“套路保”,暗藏隐患的销费险送互联网投保页面,无法兑现的套路车险增值服务……这些保险销费套路,你是深互否遇到过?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国际金融报》记者综合银保监会官网数据发现,联网2021年,藏玄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接收并转送涉及保险公司的机车保险消费投诉总量为163192件,较2020年同比增加43.56%。卡难其中,兑现每个季度的保险保险投诉量均较上年同比有大幅提升,涨幅分别为129.73%、销费险送39.35%、套路10.60%、深互41.06%。联网在众多投诉事由中,藏玄理赔纠纷和销售纠纷是消费者最为集中反映的两大问题。 “首月0元”套路深 在一些网络场景中,时有“首月0元”“零首付”“免费保障”等互联网保险产品广告页面出现,有的消费者在未清楚了解保险内容、保费缴纳等情况下,便被“免费”诱导而投保。这种营销引流模式存在诱导营销、信息披露不当等问题,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易引发消费纠纷或投诉。 从保险产品本身看,一些“首月0元”“免费保障”等宣传未全面展示保费缴纳整体情况,实际上是将保费分摊至后期,消费者并未真正享受到保费优惠;从监管要求看,保险险种的条款和费率,应当报监督管理机构备案或批准,“首月0元”之类的销售宣传行为,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问题;从营销方式看,营销片面强调“首月0元”,却未对保费缴纳整体情况、保险责任等重要内容充分提示,易使消费者忽视产品重要信息。 天津银保监局提醒消费者,在选购保险产品时注意以下事项: (一)因需购买保险产品,不被“免费”迷惑。在浏览保险营销宣传页面时,注意了解发布营销广告主体、保险产品承保机构,看清保险产品类型、保障内容和收费方式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和消费能力选购,不被“免费”营销宣传诱导购买了本不需要的产品。 (二)知悉保险合同内容,了解条款信息再签约。消费者如确有投保需求,应认真阅读保险合同,对于未能明确展示保险合同条款等重要内容的销售页面,不随意点击确认。着重了解保险责任、除外责任、保险期间、保险金额、保费缴纳、风险提示、客户告知、投保须知、续保条件、保险金赔偿或给付、犹豫期和退保损失等影响投保决策的重要事项。 (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消费者隐瞒真实状况投保,如发生保险事故,可能得不到保险赔偿,容易产生理赔纠纷。 互联网页面藏玄机 近年来,随着数字金融业务蓬勃发展,互联网保险产品因选择性多、投保方便快捷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也出现了一些风险隐患。部分机构在互联网页面中给消费者自主选择设置障碍,一些对智能设备使用不熟悉的老年消费者、对金融产品风险定价不敏感的消费者、缺乏理性消费观念的消费者更容易被“套路”。 比如,暗藏“搭售”:某些在线平台在其票务、酒店预定页面通过默认勾选、捆绑销售等方式销售一些保险产品,若不购买保险则不能享受优惠折扣,限制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权利。与网络借款平台合作,强制消费者在借款过程中购买指定渠道或指定公司的保险产品,变相收取“砍头息”。 “自动续费”:部分互联网平台及保险机构在保险合同订立过程中,特别是网上投保时,网上投保页面设置不规范、不科学,诱导消费者勾选“自动续费”,而后续扣费不提前提醒,也不经客户选择或确认,直接通过系统扣费。 福建银保监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享受互联网平台服务的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正规互联网平台投保。消费者选择互联网保险产品时,应注意核实投保平台的销售资质,切忌盲目选择导致上当受骗。 (三)切勿轻信高额回报的保险产品。消费者不要轻信互联网保险产品“高息”宣传,要认清保险的首要功能是风险保障,避免遭遇非法集资骗局。 (四)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保险产品时,要仔细阅读保障责任、保险期限、责任免除等重要产品信息,根据自身保障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理性购买合适的产品。 (五)认真填写投保信息。消费者在投保时应仔细浏览页面,认真查看交费方式、自动续保等是否存在“默认勾选”的情况,避免陷入“捆绑投保”或“自动续费”等套路。 车险增值服务“名不副实” 3月9日,上海市消保委官方微信发布信息显示,2021年上海市消保委受理车险投诉271件,其中有120件集中在车险销售环节,占比达到44%。消费者投诉反映的主要情况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送卡情况从公开宣传转为暗箱操作,购买车险公开的送卡行为被禁止后转到“地下”。在消费者向上海市消保委投诉的情况中发现,有送200元的、550元的卡,也有送700元的卡,最多送2300元的卡。如此可见,车险销售环节中,送不送、送多少、送什么的信息不对称,让送卡变成一个“暗箱”,消费者对当中的公平性普遍质疑。 二是送卡私下口头承诺无法兑现,维权遭遇困难。从上海市消保委受理的投诉中发现,如今送卡承诺都是通过销售人员口头承诺,一旦口头承诺没有及时留存痕迹,事后追责或定责可能会遇到障碍。多位消费者反映,购前承诺的送卡到实际兑现时,遇到“缺斤少两”和“货不对板”的情况。 三是增值服务名目繁多,却名不副实。因为公开送卡被明文禁止,保险公司以“增值服务”的名义送各种各样的“服务券”。在上海市消保委受理的投诉中,就有洗车券、积分兑换券、机场停车券、健康药券等。上海市消保委通过梳理相关投诉发现,很多消费者反映这些券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名不副实”。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律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销售人员送卡存在被认定为给予投保人回扣或其他利益的风险,违反法律规定,该承诺可能在法律上本身就是一个无效承诺,所以消费者主张要求销售履行送卡承诺的请求很难获得法律的支持。 “对于增值服务,实务要点中规定保险公司可提供的增值服务范围仅限于‘车辆安全检测、代为驾驶、代为送检、安全停靠、事故救援和故障救援’,超出上述类型的增值服务可能属于违规服务。”他补充指出,对于合同中写明或销售承诺的上述增值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合同救济的途径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而对于那些超处出规定的增值服务,可能较难获得法律的支持。(国际金融报)
- 最近发表
-
- 易会满: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 重点把握好五方面原则 上市公司要“练好内功” 投资机构要有独立专业判断
- 全国首个!北京市司法鉴定机构诚信等级评估实施细则来了
- 股价从最高点跌去80% “特斯拉劲敌”Rivian还有戏吗?
- 期货业大消息!首单QFII境内商品期货交易完成,花落瑞银!国际化持续推进
- 广州:启用19个方舱医院 实施分类救治
- 光大:美联储鹰派预期依然较强 金价短线继续承压
- 国家医保局答代表:目前地方生育假时长不一,有必要推进统一规范
- 力品药业IPO:连年巨亏,核心产品难产,研发投入过亿,产品未见成效,是个“无底洞”?
- HPV疫苗新适应证获批,专家:9-45岁女性应接尽接
- 新能源车、机器人业务助力,金力永磁前三季度净利预增逾九成
- 随机阅读
-
- 房地产“金融16条”落地10天:多家房企套现融资,楼市现翘尾行情
- 退市环球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下达,投资者索赔征集开启
- 郑全瑜海南万宁农商行副行长任职资格未获批准
- 王国斌+任莉 比“陈光明+傅鹏博”还强的大佬出山 赵诣能否撕掉新能源标签存疑
- 期货大咖聊大宗:生猪价格春节前或将维持震荡上行格局
- SpaceX载人4号任务龙飞船因天气原因推迟返回地球
- 青海:聚力打造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等五大重点产业集群
- 美好医疗登陆创业板:依赖大客户现象严重,“客户A”贡献超七成营业收入
- 中金公司: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在中国资本市场是重要且现实的问题
- 美亿万富豪:美联储正“抽干”股市,所有鱼都会死!传奇大佬也警告:一场“完美风暴”正在形成
- 美联储会议纪要:维持限制性政策,在“某个时刻”放慢加息步伐
- 《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28项措施力保2030年实现碳达峰
- 对载人航天经验教训的再思考:商业化是发展载人航天必经之路
- 世纪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余维佳: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
- 小红书探路“语音社交”
- 千亿智飞生物又现“行贿门”:40万行贿推广HPV疫苗
- 快讯!俄媒:普京与戈尔巴乔夫遗体告别,献花并鞠躬后离开
- 华晨债券余波:百亿私募被“割韭菜”,状告券商等中介索赔上亿元
- 伯爵向全球藏家发售一枚中国特别版限量腕表,00编号腕表将拍卖
- 信创概念,持续涨停潮!迎来风口?医药股突然爆发,原因找到了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