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表内置支付功能,会让孩子“失控”吗
来源:中国青年报 “同学都开通了手表支付功能,失控可以在春游时扫一扫买饮料,儿童我也要!手表”这个学期,内置朵朵(化名)成为五年级的支付小学生,在零花钱方面有了新的让孩想法。母亲一直拒绝给朵朵开通手表支付功能的失控原因很简单:担心电子支付会弱化朵朵对钱的概念。(《新京报》11月23日) 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儿童时代,孩子们手头的手表零花钱也“水涨船高”,不少孩子甚至还会拥有一笔数额不菲的内置“巨款”。身处市场经济发达的支付环境里,孩子们与钱打交道是让孩无法避免的,但如果缺乏引导,失控极易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儿童不良习惯,不利于孩子的手表健康成长。因此,如何让孩子学会合理消费,不胡乱花钱,成了父母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这个“老问题”又冒出了“新花样”——家长发现,当下学生使用的智能手表、学习机等电子产品中,不少都有内置支付软件。电子产品内置支付软件是否存在诱导孩子消费的情况?是否有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可能?电子支付会不会让孩子失去管钱能力?这些问题引发了家长们的普遍担忧。 笔者认为,对于这一现象,先别急着“妖魔化”,需一分为二理性看待。一方面,这是商家顺应社会需求之举:有不少父母觉得让孩子自主支配一定数额的金钱,不仅方便而且有助于从小培养孩子与金钱打交道的能力。 另一方面,对于缺乏理性金钱观念和自控能力的孩子,一旦得到这样的“便利”,恐怕很难经得起“诱惑”。报道中的一个事例就很能说明问题:一个7岁多的小姑娘觉得扫二维码就可以获得零食实在太有趣,一拿到家长的“拨款”后就带着小伙伴们“席卷”小卖部,给每个人“扫”了一份零食。 其实,支付方式的与时俱进只是一种外在的变化,关键还是要解决“人”的问题。简而言之,儿童产品的支付功能确实方便了孩子,但缺乏现金支付经历的小孩,没有在支付和找零中锻炼理性消费和量入为出的能力,确实容易“失控”,培养孩子金钱管理能力的财商教育必须跟上。 财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比如,对于压岁钱的处理,不少家长都不是简单地“一收了之”,而是让孩子通过存银行等方式自行保管,并根据自己的“财政情况”进行理财,在消费时学会量入为出。同样道理,面对电子支付这个新生事物,家长也可以尝试定期给孩子转入一笔固定金额的零花钱,让孩子学会做支付计划,控制不合理的欲望,提高财务规划的能力。同时,家长还可以适时引导孩子阅读相关的理财书籍,逐渐培养其与金钱打交道的能力。 当然,家长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支付固然是治本之策,但也不能忽视外在监管的必要性。对于电子支付功能带来的“失控”隐患,不能仅仅依靠孩子的“自觉性”来应对,必要的监管与规范同样不可或缺。 事实上,这样的担忧并非多余。今年11月初,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儿童智能手表消费调查报告中,便提到了部分产品存在未经允许违规扣费等问题。面对这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商家,理应依法严肃处罚,以儆效尤。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交建:营业收入363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50%
- 鞍山银行违规被罚149.8万元 未按规定识别客户身份等
- 苹果3月1日起将提高保外电池更换价格,iPhone 14前机型服务费用将增加169元
- 俄军临时部署点遭到乌方打击事件已致俄89人死亡
- 央行、银保监会:稳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
- 李迅雷:每次中国出口负增长都会来一波牛市 2023期待股市行情来一波?
- 小摩:维持华泰证券增持评级 目标价升至13.6港元
- Invoia 推出狗狗智能项圈:可跟踪心脏活动,支持逃脱警报
- 首款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在五地发行 最高利率可达4%
- 中钢协:2022年12月下旬钢材社会库存752万吨 环比升2.2%
- 微软员工将组建该公司在美国首个工会
- 再发全员信!雷军:未来3年有“新一轮爆发”
- 多家养老保险公司聚焦主业 相关个人养老金产品有望年底上线
- “二师兄”元旦再“瘦身” 春节前猪价触底反弹还有希望吗?
- 集度CEO夏一平:所有人都在吹自己的智能驾驶很牛,但……
- 赛诺菲预期Q4业绩将受汇率和流感疫苗提振
- 郭树清: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改善社会领域供给的重要举措
- 2023通胀不退谁是主角?对冲基金:不光是大宗商品“独美”
- 超30亿资本金、销售回款离奇“失踪”,兴业信托4.5亿产品逾期有玄机?
- 田洪良:主要货币短线操作指南 美指周二上涨在104.90之下遇阻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