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 | 短评:为何将丰收节设在秋分?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9月23日,东西农历八月廿八,问短秋分如期而至。丰收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设节气“四立两分两至(立春、立秋、秋分立夏、东西立冬、问短春分、丰收秋分、节设冬至、秋分夏至)”之一,东西秋分的问短到来,告诉人们“秋老虎”已离开,丰收秋收冬藏真的节设近了。 秋分的秋分“分”,一是昼夜平分,这天昼夜等长,之后夜晚逐渐变长,白天逐渐变短;二是秋季平分,按中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居秋季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连山告诉中新社“东西问”,古人认为秋分这天的太阳光直射点到达黄经180度,几乎直射赤道,南北半球白天、黑夜相等。古人也认为春分、秋分是阴阳最平衡的时候,因此有“秋分竖蛋”的游戏,取阴阳平衡的最佳时间,能把鸡蛋竖起来。 秋分对天气的影响有很多谚语。“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说的是秋分天气对田间收成的影响;“秋分晴,冬不冷”说的是如果秋分这天是晴天,那整个冬天不会太冷;还有“秋分有雨,寒露有冷”“秋分有响雷,冬至雪满天”“秋分露重,冬季多霜”“秋分出雾,三九前有雪”……对照现代天气预报,这些俗语不一定精准,但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其可靠性在黄河流域多有验证。 秋分之后,秋意渐浓,昼短夜长,也容易让人生起萧瑟之感。“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中国古诗中,“悲秋”成为常见的情感描述。秋分的三个物候“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也提醒人们秋收冬藏,准备过冬。 陈连山表示,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天文、气象、物候等进行观测、总结的结果。节气除了能预示天气之外,还蕴含着很多民俗和讲究。《礼记》中记载的“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意为天子在春分日早晨带领大臣到东郊祭祀太阳,在秋分日晚上带领官员到西郊祭祀月亮。 “‘朝日夕月’作为皇家礼仪一直被保留下来。”陈连山说,明朝嘉靖年间皇家开始在城里设月坛祭祀,以省却皇帝晚上出城的辛苦,民间则不让随便祭祀月亮,百姓改在八月十五拜月。因此,中国自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由“祭月节”而来。 此外,秋分前后有秋社。秋社是古人每年祭祀土地神、祈祷丰收的日子。因是丰收后的庆典,秋社日人们尽情享受秋收后的生活,做社糕、吃社饭、喝社酒自不可少,有陆游《秋社》诗为证,《东京梦华录》也有关于秋社热闹场面的记录。 2018年起,中国将“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在秋分,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秋分与秋收紧密相连,在今天依然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昊志机电跌近16% 董事长涉嫌内幕交易自家公司股票被立案调查
- 他们给澳大利亚出主意:这三种武器可以对付中国
- 上汽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李君:让车成为有生命力的人类伙伴
- 这个一线城市二手房“过冬”:有业主持有5年损失220万,还有人30天内调价3次降价92万
- 蒙古国总统即将访华,中方介绍行程安排
- 国办发文确定重点任务分工 21项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
- 浙大校友集体捐赠超1亿,支持光电学院教育事业
- 龙湖集团换帅,创始人吴亚军退休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设置境外分会场 国际化参与程度提级升格
- T-Mobiles涨近6%股价创历史新高 Q3净新增客户总数较去年同期增加40.7万
- 专访仲量联行中国区零售地产研究负责人朱建辉:内容、场景、触点组成了世界级商圈的三要素
- 国办发文!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促进数据安全有序流通
- 中国核电: 牢守绝对安全 擦亮核电“国家名片”
- 氢燃料电池车的春天到来了吗
- 印度塔塔集团将与空客合作制造军用飞机
- 丰田汽车第二财季产量同比增30% 但涨势难以持续
- 贾跃亭造的新车又要延期!法拉第未来三季度净亏收窄至1亿美元
- 不良债务日益增长 美国违约潮即将爆发?
- 比亚迪: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7.16亿元,同比增长350.26%
- 最晚加息的欧洲央行,要转鸽了?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