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如何打造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陈溯)《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期间,经济际红中国宣布将在深圳建立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观察个国中国为何要打造“国际红树林中心”?中国造全中心为何选择深圳?中国将如何推动“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 红树林是指分布在沿海潮间带和入海河口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潮滩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消浪护堤、何打保护渔业资源、球首净化海水、树林维持生物多样性、经济际红储存滨海蓝碳、观察个国丰富海岸景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造全中心被誉为“海岸卫士”和“消浪先锋”“海洋绿肺”。何打 然而过去几十年,球首全球红树林破坏严重,树林根据全球红树林联盟2021年8月发布的经济际红《全球红树林状况》,在2016年以前的观察个国20年间,红树林的中国造全中心净损失约为4.3%,2000年以来,损失的红树林有超过60%归因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作为湿地大国和《湿地公约》缔约方,中国不断加大红树林保护力度,印发了《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创建了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国家创新联盟,成立了红树林监测评估中心,红树林保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初步扭转了红树林面积减少的趋势。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副司长鲍达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红树林面积增加了5000公顷左右,目前,中国55%以上的红树林纳入自然保护地,红树林面积已由21世纪初的2.2万公顷恢复到2.7万公顷,“在全球包括红树林在内的湿地面积,都在面临退化或减少的趋势下,中国红树林的面积不降反升,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中国宣布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充分体现了中国对沿海生态特别是红树林保护的重视。中国将通过‘国际红树林中心’全面开展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监测评估和援外培训,为各缔约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服务和帮助。”鲍达明说。 中国红树植物广泛分布在东南沿海省区,为何将“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深圳有何独特优势条件? 鲍达明表示,深圳市红树林资源丰富,保护修复成效明显,红树林科学研究多次获奖,国际合作经验丰富。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有利于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促进红树林国际合作交流、推动全球红树林保护修复。 红树是深圳的“市树”,深圳对红树林的保护由来已久,目前全市有红树林约213.62公顷,主要分布在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据统计,2016年以来深圳共开展湿地保护修复项目12个,修复红树林湿地面积43.33公顷。 此外,深圳滨海区域的红树林、盐沼、珊瑚礁等湿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稀有性,滨海湿地曾记录有40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和16种IUCN受威胁鸟类。 红树林基金会发起人、荣誉理事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孙莉莉表示,深圳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同时深圳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未来基金会将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全力支持国际红树林中心的落地,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和治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目前,中国现有红树林地面积2.71万公顷,已建立51处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和6处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红树林保护修复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中国红树林保护仍面临着总面积偏小、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此外,区域整体保护协调不够,保护和监管能力也相对薄弱。 鲍达明表示,下一步,中国将加快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不断扩大红树林面积,计划到2025年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88万公顷。同时,将红树林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重点支持红树林湿地保护修复,制定红树林保护修复技术国家标准,全面保护红树林。 他表示,中国设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际红树林中心”将成为履行《湿地公约》的国际合作交流和科技服务平台,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国家林草局正组织深圳市制定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方案,并于COP14大会后启动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工作。(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欧盟拟干预能源市场 欧洲电价于三天内腰斩
- 餐饮业纾困信号频发:地方“亿元级”消费券能否激活市场?
- 消费者支出尚未受通胀重击 万事达Q2业绩超预期
- 万事达表示美国通胀上升之际信用卡支出飙升
- 美媒:国际足联手机移动端程序出问题 部分球迷只得用手写纸质门票入场
- 每日优鲜“解散”疑云
- 两家公司下周上会!北交所审议再度提速,亿能电力二度冲刺......
- “持久战”落幕!Spirit Airlines与捷蓝航空达成38亿美元收购协议
- 家电龙头抢滩中东非!前十月家电业出口卡塔尔增速超10%
- 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今天召开
- 上半年业绩创新高 药明康德净利增逾七成
- 连续两季度负增长,美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美联储还能鹰多久?
- 银行涉房贷款大盘点:上半年不良攀升,但季度不良生成高点已经过去?
-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
- 俄央行:截至7月22日俄罗斯的国际储备为5670亿美元
- 能源危机叠加高通胀 德国经济增长动能减弱
- 易纲: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经济衰退担忧加剧的交易员削减对欧洲央行加息的押注
- 容知日新拓宽下游市场助净利增84% 研发费用率近18%巩固护城河
- 广东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以“真创新”驱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 搜索
-